2025年四川公安“4·26”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4-27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案例一:“10·16”制售假冒电视机

【基本案情】202410月,成都公安机关根据情报研判发现线索,侦破“10·16”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捣毁生产、销售、仓储窝点5处,查扣假冒国内知名品牌液晶电视机302台、生产组装设备3套、包材3.1万套,涉案金额3500万元。

【典型意义】该案打掉了一个专门生产、销售假冒知名品牌电视机的犯罪链条,有力维护了国内知名家电品牌知识产权,彰显了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消费领域假冒伪劣犯罪,助力释放消费潜力的决心,为全力服务保障提振消费工作贡献公安力量

案例二:“7·10”侵犯少儿图书著作权案

【基本案情】20247月,成都公安机关根据省厅下发线索,侦破“7·10”侵犯著作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捣毁销售、仓储窝点7处,查获某系列图书侵权盗版书籍共1030余万册,扣押案电脑3台、私刻各出版社印章10枚,涉案金额1500余万元。

【典型意义】该案有力打击了儿童图书领域盗版侵权犯罪,防止了劣质油墨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侵,有力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对公安机关深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维护儿童图书市场秩序具有指导意义。

  案例三:“5·20”制售假冒白酒

【基本案情】20245月,宜宾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侦破“5·20”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捣毁生产窝点5处、仓储窝点3处,打掉犯罪团伙9个,查扣假冒四川名优品牌白酒9992瓶、各类包装材料10万余件(套),涉案金额6000元。

典型意义该案打掉了一个专门生产、销售假冒四川知名品牌白酒的犯罪链条,有力保护了川酒企业的知识产权,促进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彰显了公安机关深化“护品牌促发展”专项打击、持续擦亮“川酒”品牌的坚定决心。

案例四“10·18”制售假冒日化品

【基本案情】202310月,德阳公安机关根据省厅下发线索,侦破10·18假冒注册商标案,截至202410月,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捣毁制假窝点2处、仓储窝点5处,现场查获假冒四川知名品牌洗洁精11700余桶,扣押商标标识等包材40000余套、制假设备3套,涉案金额1100余万元。

【典型意义】该案打掉了6个专门生产、销售假冒四川知名品牌伪劣日化用品的犯罪团伙,阻断了假冒伪劣日化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护了企业知识产权,维护了品牌良好形象,对公安机关深化刑事打击、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案例五:“5·16”生产、销售伪劣消防产品系列案

【基本案情】20242月,省厅组建“雷霆战队”研判生成线索组织自贡、南充、宜宾、绵阳、德阳、成都、达州等7地公安机关侦破“5·16”生产、销售伪劣消防产品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5名,打掉犯罪团伙16个,捣毁犯罪窝点48处,扣押大量伪劣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和消防泵等消防产品,涉案金额1.52亿元。

【典型意义】该案的成功侦破,捣毁了多个专门生产、销售伪劣消防产品的犯罪网络,涉案消防产品种类繁多,对公共安全危害极大。公安机关组建专业战队,统筹开展集中收网,有力打击了相关犯罪行为,全方位消除重大消防隐患、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切实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6907a842b0d4f91b2873c57360769b2/images/微信图片_20250427145501.jpg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