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警风采】龙兵:传递独属于藏蓝青春的梦想与希望

发布时间:2025-10-14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龙兵,四川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主任,医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公安部教学名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从事公安教育教学18年。

负责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讲《生物物证采集与检验》《法医学》《现场急救》等课程,主持和参加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编写公安类教材8部,发表论文20余篇。

2023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三等奖、第五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三等奖,两次获得四川警察学院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评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成员。2023年,作为川渝互派干部到重庆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事技术支队挂职副支队长1年,为推动区域警务合作、促进技术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在刑事检验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内,他小心翼翼用镊子夹起一枚焦黄的烟头。灯光下,专注的眼神仿佛在观察一件艺术品。

“同学们,可别小看这枚烟头。”他转身面对围在身边的同学们,“2024年,在一起凶杀案中,正是嫌疑人留下的烟头帮助警方锁定了身份。但是你们知道吗,不同的生物物证现场处理方法,对DNA检验结果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说着,龙兵打开投影仪,一边展示凶杀案件的现场勘查照片,一边介绍最新的生物物证提取技术。

这是四川警察学院《生物物证采集与检验》课堂上的寻常一幕,也是刑事技术系主任龙兵教授从教18年来坚持用最新实战案例教学的生动注脚。

实战育人的先行者

2022年,某市发生多起高档小区入室盗窃案。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极强,每次作案都戴了手套,现场几乎找不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在案件侦破陷入僵局时,技术民警在现场墙壁上发现多处手套痕迹。

“烟头是被犯罪嫌疑人踩灭后丢弃的,而且暴露在环境中较长时间,DNA提取面临很大困难。”龙兵回忆说。他立即组织团队,联合泸州市公安局刑科所运用自主研发的“现勘棉签保存盒”和改良的微量DNA提取技术,成功提取到完整的DNA样本,最终锁定了有前科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现勘棉签保存盒”研究成果便源自龙兵曾指导学生开展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的《痕迹显现处理对烟头DNA检验的影响研究》项目,该研究成果获公安部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三等奖。

而这个案例也被龙兵写进教案,成为他课堂教学的经典案例。诸如此类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实战案例开展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讲解《现场急救》课程时,他会引用参与救援的一起交通事故案件,详细讲解在现场如何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同时保护好现场物证。

“刑事技术人员首先是警察,然后才是技术人员。”这是龙兵经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他要求他们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更要具备人民警察的职业素养和使命担当。

基于此,他在教学中注重做好“知识-实战-课程”的衔接,同时构建从公安部鉴定中心到市县公安机关的实战专家体系,完善三级案例库,保障教学内容与实战需求的动态匹配,确保教学内容始终契合实战前沿、学科前沿。

同时,构建从公安部鉴定中心到市县公安机关的实战专家体系,完善三级案例库,保障教学内容与实战需求的动态匹配,确保教学内容始终契合实战前沿、学科前沿。

学当先·创新双翼齐高飞

2023年,龙兵作为第四批川渝互派干部,到重庆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事技术支队挂职为期一年的副支队长。挂职期间,龙兵遇到一起棘手案例,犯罪嫌疑人流窜作案,使用假身份证住宿,只在酒店房间内留下了几枚烟头。但由于保洁人员已经打扫过房间,烟头被当作垃圾处理,被找回时已经收到严重污染。

“当时当地的技术民警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法提取到有效的DNA样本。”龙兵想起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建议使用团队开发的特殊处理法,最终成功提取到了DNA,为破案提供了关键证据。

这个案例启发龙兵改进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增加了“污染物证抢救”专题,指导学生掌握在不利条件下提取生物物证的技术要点。“刑侦工作往往就是和时间赛跑,在现有条件中抽丝剥茧。”龙兵常常这样教导学生。

围绕这样的教学理念,他在教学方法采取“初探案-实探案-再探案”螺旋式进阶的改革,聚焦思维建构困境、能力提升瓶颈和创新培养断层等教学难点,以新工科为导向,抓好“大思政”育人的基础上,深入贯彻OBE教学理念,突出AI赋能教学,持续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提升学生的科学探案认知、实践探案能力和创新探案思维,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新质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近来,龙兵创新打造的“人工智能+侦查教育”融合范式还得到国内多所公安院校关注,在江苏警官学院、吉林警察学院、贵州警察学院等院校交流推广,被推荐为“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精品课程。

跨域协作·川渝异地同一心

挂职期间,龙兵积极贯彻落实《川渝刑事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成了多项川渝刑侦技术合作项目。其中最成功的是“川渝刑侦技术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该平台建立后,两地在案件串并、技术比对等方面实现了实时共享。

先前,通过该平台,当地警方成功串并了发生在多地区若干起手法相似的盗窃案。龙兵带领当地技术人员,通过对多个现场提取的物证进行DNA比对,最终确认这些案件为同一犯罪团伙所为,为破案提供了重要方向。

除了协调开展案件协查,他牵头举办2024年川渝公安机关刑事技术协作现场会议,促进川渝两地公安机关交流刑事技术、沟通合作事宜。此外,他还积极参与重庆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事技术支队各项工作中,多次完成食品检验等安保任务,协助完成多项科研课题申报,配合支队召开重庆市刑事技术会议,带队参加全国DNA学术会议等。

“这些经历充分说明了区域警务合作的重要性。”龙兵说。如今,宝贵的挂职经历也为他在课堂上讲解区域警务合作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接续传递·藏蓝警色奔跑中

2023年6月28日,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至宜宾站,龙兵担任第20棒火炬手。“传递的不仅仅是手中的火炬,更是大运圣火所蕴含的梦想和希望。”他始终以奔跑者的姿态,向刑事科学技术系的师生们传递着这份梦想和希望。

2025年初,龙兵参加了第五届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这是他第三次代表学校参赛。看着他从繁忙的业务工作中抽时间和精力备赛,同事们打趣说:“龙老师,您已经参加过那么多次了,何必这么辛苦?”龙兵笑着回答:“教学创新永无止境,每次参赛都是学习和提升的好机会。”

他随身总带着一本厚厚的备赛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参赛心得和教学创新思路。“刑事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龙兵经常对青年教师说,“昨天的新方法,今天可能就落后了。如果不保持奔跑,怎么对得起警徽下的这身制服?”

抓好教学的同时,龙兵还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完成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核心期刊2篇;作为主要研究人参与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四川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拥有“用于微量血迹的采集装置”“一种拉曼光谱毒品快检仪”实用新型专利3项。

作为部门负责人,龙兵尤其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培养计划,推动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注重有组织科研和教研活动,“生物物质DNA分子识别研究团队”“信息化现场勘查与立体救援研究”“视听证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六个研究团队,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大纲论证和教学方法改革等专题研讨。近年来,刑事技术系创建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3人获评公安部优秀教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蛛丝马迹觅真相,丹心热血化甘霖。正如那首唱响无数刑警心声的《我是刑警》所诠释的:“我是刑警,一颗初心,岁月可证;我是刑警,一生作答,无悔忠诚。”从教十八年,龙兵将这份对法律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化作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实验室里的彻夜灯火、勘查现场时的躬身背影。以己为示范,持续塑造着一代又一代预备刑警的筋骨与灵魂。

feadbe51906647eaa93d2764866892ea/images/9A4A8712.jpg
分享
TOP